一个地地道道的深圳人,本科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心一意想要专供IT或创新领域的她,最终在数百位来自深圳、香港、澳门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雅清是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推荐并成功入选迪拜商业英才项目(DBA)的第一位学员。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在迪拜10个月培训、实习和生活的经历……
*内容整理于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公众号、迪拜新视野,略有删减
CHAPTER 01
与迪拜的初次相遇
基本上所有朋友知道我要来迪拜,第一反应都是——咦,好神奇。第二反应——请找个油王回来。来了之后一看,别说油王了,大街上连迪拜本地人都没有几个。
言归正传,申请DBA纯属偶然,我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甚至还想过要退出。一是觉得辞职之后想要放的长假还不够长,想要周游的国家还没去够;二是怕像我这样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学不到什么东西。DBA项目总监James Maughan当时的着力挽留,让我看到了这个项目的诚意,也给了我机会去更多的了解它。结果是,众望所归,在八月下旬的午日,我站在了迪拜这片热土上。
一下飞机,我们一众学员在DBA周到的专属护送下通过专属通道浩浩荡荡地过了海关边检。走出机场的一瞬间,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热浪袭来的真正含义。不过到了这里一个星期之后,迪拜实在是充满了惊喜,热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抛诸脑后了。
第一周是迎新周,强度大致奠定了DBA的This is the real sh**的基调。
抵达的当天下午是半天的迎新,介绍猎鹰国际的各个部门,签署工签,银行,保险各种文件,设置IT跟手机,用现金发了第一个星期的工资。最后为了让我们熟悉路线,猎鹰的工作人员还亲自送我们上了堪比北京一号线的迪拜轻轨。
(图为DBA第二届住宿情况)
周二,DBA的合作伙伴Bon Education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迪拜版Amazing Race,一天之内走遍了Marina海滩,Mall of Emirates,Karama老区,迪拜博物馆,还有黄金跟香料市场。除了在每一个片区找到既定的地点,还要完成各种任务。这一天我一边体验着迪拜的各种面孔,一边让烈日灼烧着我的面孔,回味起来还是得说,不虚此行。
周三夹在体检和登记中间的空挡安排了大家去参观穆罕默德酋长文化交流中心。本来普通的一顿午饭,在主持人妙语连珠下竟让此行成了这周给我感触最多的活动。活动上,大家讨论了许多关于中东地区白袍、黑袍穿着背后的历史渊源、“一夫多妻制”、中东地区内在的习惯和信仰等等内容。
迪拜四十年间从无到有,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化都市,靠的不是石油,而是酋长的深谋远虑。迪拜的自贸区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公司和人才,其开放和包容程度在世界数一数二。交流现场,主持人的这句话对我一击即中:如果你们可以在迪拜不包头巾不穿长袍自由出入,当我们穿着白袍黑袍出现在你的城市时也请不要惊讶。试问世界上有几个地方能够做到?
没来之前,中东总是带着神秘的面纱,它的财富让人向往,它的文化却又让人敬畏。这一餐饭后,我对这个世界却徒生了许多亲切感。
DBA项目在培训和实习之余,也专门为我们设计了”猎鹰周四"让大家可以回到猎鹰国际一起交流跟学习。第一周的最后一天里,Bon Education通过各种小活动跟我们讨论了DBA的value,分别是职业化Professionalism, 开放性Openmindedness, 责任心Responsibility, 合作力Collaboration, 好奇心Curiosity, 还有初创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 。
当天的Panel环节以 ‘迪拜成功故事’为主题,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通过各自的方式在迪拜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来分享他们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一位是辞职跟随丈夫来到迪拜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的女律师,因为女儿没有合适的幼儿园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并发展成为连锁集团;一位是三次辍学十九岁就创办自己的公司二十四岁变现的创业家,现在拥有自己的新型咨询媒体公司,业余还做做天使投资;一位是曾经梦想成为飞行员,却因为911梦想破灭而回到媒体行业并从美国发光发热到中东的资深媒体人……
能让这些精英打心底里热爱这座城市,在这里定居,发展自己的事业,让我感觉迪拜除了上面所说的种种,一定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魅力,等待着我去发掘。
CHAPTER 02
实习初体验
阿联酋总理办公室(Prime Minister Office)是DBA在2015年新增加的合作伙伴,是DBA所有合作伙伴中等级最高的政府机构(其他都属于迪拜,而PMO是阿联酋的总理办公室)。DBA项目总监James Maughan会先跟所有学员进行单独约谈,再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背景以及职业规划为其度身安排实习机构。
在跟James的一对一面谈中,我强调了我对于创新以及创投领域的兴趣,以及金融和IT的工作/教育背景,James毫不遮掩他的赞赏之词,两周后便敲定了我跟另外两名同事与PMO的面试。面试中PMO的Dr. Noah Raford,也是迪拜未来博物馆的项目负责人,对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并直接敲定了我们在博物馆的实习。
2015年初,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穆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殿下正式启动了迪拜未来博物馆项目。博物馆致力于成为未来创新和设计的孵化中心,为前沿概念和技术提供平台。
迪拜未来博物馆作为最具创新也最富挑战性的项目,2015年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说是一个政府机构旗下机关,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创业公司。
引用Dr. Noah Raford的话,我不是实习生,而是项目的首批成员。2015年,博物馆旗下已经开始运转各类创新项目,我作为‘国际3D打印行业协会’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负责代表博物馆组织安排创建新的以迪拜为中心的国际3D打印行业协会。协会致力于推动3D打印在设计及建筑方面的发展,成员将会包括迪拜市政局等政府机构,全球领先的3D打印,建筑,设计行业的公司,以及地区内最有影响力的地产企业。
博物馆对各个国家的优秀创新项目伸出橄榄枝,也将在各类活动中邀请各个行业的全球创新领导人进行参与。博物馆项目负责人Dr. Noah Raford深深认同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也非常期待博物馆能够与深圳进行深度的合作。
(补充信息 :在雅清的积极推动下,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与迪拜未来博物馆在2016年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CHAPTER 03
与王石主席的面对面
2016年的第一个月,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主席王石先生在迪拜专门抽时间与DBA开了一场座谈会,我有幸成为了主持。
尽管我在早些时候通过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与迪拜未来博物馆的合作已经见过王石主席,但是这次座谈会王石主席开诚布公的态度,以及全球化的企业家精神,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企业家的看法,也让我直观地体会到王石为什么能成为王石,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模范。
21号下午,迪拜实习项目上的同学们早早到场等候,心情多少有点激动。等王石主席到场,跟大家打招呼,坐下,开始聊天,却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仿佛昨天才刚刚见过面一样……
CHAPTER 04
生活在迪拜
在DBA项目之余,大家都忙着在迪拜各种深入本地生活,生活不要太丰富。各种美食,各种逛街,各种观光,各种蹭饭,各种读case。除此之外,我们还来了一场阿曼之旅。
阿曼(Oman)全名阿曼苏丹国,虽然名气没有阿联酋大,面积其实是阿联酋的好几倍。靠着并不太多的石油等资源,阿曼也迈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除此之外国内主要还是农业为主,旅游业整体来说在起步阶段。
生在深圳,又在香港波士顿新加坡生活加上旅行去过无数沿海城市,阿曼的风景跟我去过的所有的海边都不一样。它让你看到海的广阔生机,又硬生生地把暴晒得寸草不生的石头插在两岸,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它的美,是让你去学会天地之间人的渺小,大自然的无上威严……
(小编:此处省略一万字,直接来一点图片感受一下吧!)
CHAPTER 05
完美结业,荣获最佳人气奖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十个月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DBA第二届学员已完成所有培训和实习内容,并于6月5日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参加了毕业典礼。
中国驻迪拜领事馆、卓美亚集团、阿联酋国民银行、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等机构代表和企业高管出席了毕业典礼。部分第一届DBA项目结束后留用在迪拜旅游局、迪拜工商会和阿联酋航空工作的毕业生也来参加了我们的庆典。
我非常荣幸获得了本届DBA项目的最佳人气奖,迪拜猎鹰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吉赛尔•佩蒂夫为我颁发这一殊荣。
早上10点,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会议室门口人口攒动,35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毕业生们与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愉快地交谈,纷纷回忆着十个月来的点滴。
典礼开始,男生西装笔挺,女生套裙款款,青春勃发而又成熟自信。项目总监致辞、合作伙伴方代表发言、毕业生代表演讲之后,毕业生们挨个上台,笑脸盈盈地从项目总监手上接过毕业证书和水晶奖杯,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完结,同时迈入人生的新里程......
CHAPTER 06
2022年,写在最后
一直志在四方的我,想到当时参加DBA的经历,依然非常感激基金会和猎鹰国际。
去迪拜之前,我在香港,波士顿和新加坡都生活/工作过,但是几乎对中东没有什么了解。基金会的推荐让我有机会参加DBA,满足我对中东世界的好奇心。在DBA的十个月我深深体会到了迪拜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彻底破除对中东世界的误解,在项目中和项目外都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我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商业和战略的知识,并且直接在迪拜未来基金会等机构进行应用。
DBA毕业后我留任未来加速器的项目经理,不仅有机会能促进深圳和迪拜的交流,也对我后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转眼现在已经第八届了,DBA的校友们也一年比一年更优秀,期待看到更多有志青年能代表深圳参加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