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澜湄合作六国的30余名学员齐聚福田香格里拉酒店会议厅,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专题讲座——《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与成功经验》。陶一桃教授向各位澜湄国家代表分享了深圳市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在政策设计、发展规划、政府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及其四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
陶一桃教授的专题讲座取得热烈反响
陶一桃教授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副理事长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
在短短一小时内,陶教授将过去4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浓缩成精华内容娓娓道来,并在自由问答环节就外宾的疑问进行了针对性回答。
想知道
陶教授讲述了什么深圳故事?
澜湄五国代表最关心什么?
SFIEC将讲座内容划好重点
特此为大家放送!
1. 改革开放40年,深圳创造了什么奇迹?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资深研究者,陶教授分享了几个动人的深圳发展故事。
深南大道,贯穿深圳东西,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随着1979年深圳市成立而诞生,如今也成为了深圳的一张名片。
中英街,宽不过7米,却曾经是中英对峙的边界,无法通行;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陆人想买香港那边”又平又靓“的商品,就喊对面扔手机过来,这边又把钱扔回去。如今界碑还在,两岸早已成为一家人。
国贸大厦,建于80年代初,以”三天一层楼“享誉“深圳速度”。当时很多内地人来深圳都会特意去旋转餐厅吃早茶,香港、深圳轮番看,如今港澳自由行,深圳也已高楼林立。
深圳大学,在1983年成立时,它的建立据称花费了市政府1/3的GDP,市委书记说“卖掉裤子也要把学校建起来”。如今深圳大学已面向海外留学生提供从本科到博士学位的奖学金。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为中国经济复苏与腾飞注入了迫切需要的活力与动力,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2. 用数字说话,深圳取得了什么成绩?
自1979年以来,深圳GDP节节攀升,2017年已超越瑞典、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家的全国
GDP
2017年,深圳居民人均GDP达到18.4万人民币,超越台湾、接近韩国
3. 四十年改革开放,深圳是怎么做到的?
●决定并坚持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制图/ SFIEC根据陶教授讲座整理
说起深圳的改革历程,陶教授从三个变革性政府会议讲起。中国得以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还离不开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
不同于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南美国家的被称为“休克疗法”的社会转型,即一夜之间把国有经济全部私有化,从计划经济立刻变为自由经济,中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以共产党领导,自上而下地实现制度变革;中央授权,新旧体制并存过渡,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动全局的变革发展。
●拥抱“深圳精神”,革新观念,解放思想
“观念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人,人们带着新观念就可以改变社会;同样地,资本与技术本身不能自动创造价值和财富,但人才可以把这些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创造增长。”陶教授如是说。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以其鼓励创新、包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态度与实干精神一直走在前沿。所谓“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现在已成老生常谈,在当时却是打破思想桎梏、弥足珍贵的思想变革。
●从部分到全面,不变的是改变
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享誉国际,深圳经历了劳动密集型经济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和从改革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过程。当缺少资本与技术时,劳动力就是最廉价的资产要素,因此发展加工贸易,制作电子元件、玩具。但如今,超过9成的创新专利与高新技术都来自民营企业。
公平与自由则是另外备受关注的命题。当初的"先富带后富“政策扩大了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20年起开始着眼内陆边疆,建立喀什、图们江、霍尔果兹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特区,希望通过政策高地带动北疆、中亚地区发展。除此之外,资源如何实现公平再分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不仅要获得自由流动的权利,也渴望像城市人一样共享富裕。而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个人自由(包括财富自由、权利与尊严自由、流动自由等)就成为了新时期社会变革的中国梦。
4. 改革开放经验,如何从深圳走向世界?
讲完深圳的辉煌,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将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分享给世界?事实上,继中国之后,澜湄五国都纷纷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特区。因此这次来深“取经”,五国代表都带着问题而来。
Q1: 当时改革开放,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陶一桃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当时面临三个瓶颈:思想约束、资金约束、技术约束。
思想约束是由邓小平书记的南方谈话等支持下解决的。没有资金,就引进外资解决,改革开放前20年80%的外资都来自港资,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价商品,获得出口优势。在经济总量上来后,深圳通过引进内地研发机构建立高新技术园实现产业转型。
可以想见,在经过改革开放后,澜湄国家也会面临很多类似问题,如资本技术短缺、未富先老、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通过学习中国的解决方案,也许能给澜湄国家带来借鉴意义。
Q2: 越南也在学习中国路进行改革开放。您能不能就土地、农业改革方面展开阐述?
陶一桃教授:
对于越南的改革开放,我也在关注。在前社会主义一党制国家中,只有越南进行了从政治改革入手,而且选择了一个非常难的切入点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所有制私有化。
中国一直没有在土地所有权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与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关,实际上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是让农民承包土地生产,但土地所有权还是国家的。房地产商游说政府从农民手上买走土地后卖给自己获得财政收入,最后房地产商建好房又高价卖给人们。今天中国城市房价高企,我认为对于中国下一步的改革而言,解决土地私有制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这方面中国也许也可以向越南学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互相学习,但最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1979年东南沿海画的一个圈
到如今中国众多科技巨头的诞生地
历经风云变幻
下一个40年
深圳将继续前行
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