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EN
2021年11月25日
分享文章
「清风圳来与SDGs」第三弹!|走进红树林基金会之11月深圳候鸟季特辑

编者按:

为鼓励深圳青年了解并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青年全球公民意识,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SFIEC)携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SIGS)共同发起「清风圳来与SDGs」系列活动,带领青年代表实地调研深圳社会组织,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SDGs目标下所做的本土化实践,并为青年搭建平台,鼓励大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推进SDGs的行动中。

本期活动,我们走进深圳湾公园和红树林基金会(MCF),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机构在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生意盎然的“四合院”

——初访深圳湾自然教育中心

3.jpg

图为四合院构造的深圳湾自然教育中心

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的参访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了当天活动的第一站——位于深圳湾公园的深圳湾自然教育中心(下简称“四合院”)。这个四合院于2015年11月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来自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围绕四合院的展厅和展板,从深圳湾变迁史、红树林小知识、深圳常见的植物种子、鸟类的趣闻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科普。

4.jpg

图为红树林基金会老师介绍深圳湾变迁史

5.jpg

图为关于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区域

6.jpg

图为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介绍深圳常见的植物种子

7.jpg

图为学生近距离观察植物种子

8.jpg

图为“红树林的生存智慧”展板

就在同学们到访前的1个月,四合院的小花园刚刚进行了“升级”。四合院周围高大的乔木是鸟儿的栖息乐园,所以这里经常有鸟类访客来歇息,甚至筑巢。据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介绍,这一次的小花园的“改造”是为了营造一个鸟类生境主题花园,让它不仅能承载环保教育的功能,也能成为鸟儿们喜欢关顾的场所。

上图为四合院小花园的植物种类分布

下图为深圳湾公园常见鸟类在垂直植物群落中的生态位分布

(来源:红树林基金会)

现在四合院的花园里,不仅有鸟儿喜欢并且具有观赏性的丰富植物种类,有适合不同种类昆虫驻足的昆虫屋,还有集合了几种公园常见鸟类声音的互动装置等。同学们一边沉浸于小花园优美的环境,一边向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学习和请教不同植物和鸟类的生存习性,以及小花园共创共建的过程。

上图为红树林基金会老师介绍小花园植物种类

下图为红树林基金会老师介绍鸟类声音互动装置

畅所欲言座谈会

——深入了解红树林基金会

15.png

本次参访中,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红树林基金会作为一个植根于深圳的民间组织,在参与国际合作、讲好深圳环保故事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实践。

16.jpg

图为红树林基金会老师介绍MCF

17.jpg

图为老师和同学们倾听介绍

一方面 ,红树林基金会通过精准聚焦三大项目: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在本土深耕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并将其方法和经验因地制宜到广东湛江、海南等地的红树林湿地,同时也为全球层面的湿地科研和保护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和贡献,包括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等国际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成员。另一方面,随着三大项目的推进,湿地保护和湿地教育工作也全方位扩展触及面。通过聚焦湿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为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提供相关指引等工作,红树林基金会践行着“连接人与湿地”的机构使命,让更多人感受到湿地的魅力和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进而亲身参与到湿地保护的工作中来。

深圳湾观鸟之旅

——与大自然生灵和谐共处

18.jpg

在结束了一系列的室内参观和座谈之后,来到了本次参访最激动人心的环节——深圳湾观鸟!

19.jpg

图为红树林基金会志愿者教大家使用望远镜

20.jpg

图为红树林基金会志愿者向同学们科普鸟类的习性

深圳湾是全球候鸟迁飞区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全球共有9大鸟迁飞区,而深圳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内,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过冬或短暂停歇,是深圳湾的一道风景线。

来自红树林基金会的两位志愿者带领学生们一起前往公园海滨步道的区域。正值当日潮汐水位最低的时间,岸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爱好观鸟的人士,拿着专业摄影设备捕捉鸟儿们捕食、玩耍、休憩的身影。

图为同学们进行观鸟

想要近距离观察鸟类但又不打扰它们,当然少不了专业的观鸟设备。同学们借助单筒和双筒望远镜,仔细寻找和辨别着各种鸟类,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长距离飞行选手红腹滨鹬、斑尾塍鹬、黑翅长脚鹬、小白鹭 ……红树林基金会的志愿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当天“亮相“的鸟类外形特征、习性等内容,同学们看得陶醉也听得入神。

(小编备注: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观鸟活动,欢迎移步至“红树林基金会“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图为深圳湾公园一些鸟类的身影

(上为黑脸琵鹭、中为黑翅长脚鹬、下为小白鹭)

结语

——“人与湿地,生生不息”

26.png

通过探访深圳湾自然教育中心、了解红树林基金会相关工作并捕捉深圳湾鸟类灵动活泼的身影,我们对于红树林基金会“人与湿地,生生不息”的愿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是关于人与湿地的连结,关于环境可持续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关于人与湿地更丰盛的未来。

27.jpg

图为本次参访活动合影

期待未来更和谐共处的人与自然,也期待下一次的「清风圳来与SDGs」活动。

 ————————————


1084 次瀏覽
1
分享文章
2
​联系我们
Please add a valid email.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深圳国际创新中心B座3501室
电话:0755-82542526
传真:0755-82542526
邮箱:sfiec@sfiec.org.cn
关注我们
SFIEC公众号
CityPlus公众号
© 2022 SF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