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EN
2024年08月26日
分享文章
深系澜湄 | 科技无界,友谊长存——大湾区青年志愿者与老挝青少年共绘智慧蓝图

   滑动了解“中国-老挝青年科技文化交流营”

自2017年以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深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创新设立“深系澜湄”项目集群,联合深圳企业、社会组织、学校、青年等民间力量持续在环境卫生与医疗健康、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青年教育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并不断深化多个领域的公益民生项目,已向柬埔寨、缅甸、老挝三个国家捐赠医疗、环保、能源、教育、体育与日常生活等六大类物资,受惠人群超过24,000人。


“深系澜湄”旨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及“澜湄合作”框架,让深圳特区建设经验为湄公河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启发,让深圳产品优势和先进技术为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积极变化。2023年10月,项目被写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作为“深系澜湄”项目集群的又一重大实践,2024年7月21日至28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秘书长李丹,与深圳智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希光、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梅鑫、赢家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柴琳林,以及来自深圳红岭中学的教师代表和大湾区的青少年志愿者们在老挝万象开展“深系澜湄”——“国际志愿者在行动·点亮澜湄:中国·老挝科技文化交流营”,旨在为老挝中小学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和饮水安全提供物资和智力支持,同时带领大湾区青少年参与国际公益和民间外交,实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合作”等发展战略,为深圳参与澜湄合作注入青年创新力量。

 


此行期间,恰逢第57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老挝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俄罗斯、老挝首次三方外长非正式会晤,先后会见印度、俄罗斯、日本、英国、韩国、欧盟、菲律宾、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展示了中国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促进区域安全稳定,深化经济一体化及人文交流的坚定决心。因此,基金会此行也受到了老挝当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科技之光 点亮智慧课堂

中老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万象援建了包括医院、公园、通信卫星在内的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万象市皮瓦中学是中老两国领导人高访共识项目之一和基础教育领域支持的首批项目,校址坐落于万象市区。



2023年10月,深圳市国家交流与合作基金会携手深圳爱心企业及慈善组织前往老挝万象的皮瓦中学,为该校捐赠了一批急需的教学和生活物资。这批物资包括由深圳智远科技教育创始人张希光先生捐赠的无人机、“天宫一号”模型等科技产品,这些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学生们的科学兴趣。

 


受到学生们的热情响应,基金会在与校方深入调研教学现状,沟通交流授课条件后,决定帮助皮瓦中学建设一间“科技教室”,并为其师生普及科技课程。2024年7月24日至25日,在基金会的协调组织下,11名大湾区学生及3名深圳教师代表赴皮瓦中学,共同搭建该校的第一间“科技教室”。


“科技教室”将配备符合学校现阶段需求的减材设备(金工、木工设备等),及开拓科学视野的3D打印机、机械狗、太空模型等先进设备,填补学校科技实践的空白,以深圳先进技术帮助澜湄友国的青少年了解科学、探索科学。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也向该校捐赠了生物和化学模型。



7月24日的午后,捐赠仪式正式开始。中老双方师生纷纷拿起彩笔在捐赠仪式的横幅上共同签名与绘画。老挝学生中,不少人尝试着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和祝福。


   滑动查看图片

12.jpeg


捐赠仪式结束后,中老两国的学生们将捐赠物资搬运至位于皮瓦中学二楼的一间空教室。这里,即将成为皮瓦中学的第一间“科技教室”。


随着箱子的逐一打开,各式各样的科学教具映入眼帘,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围拢过来,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观摩并组装每一件教具。


滑动查看图片


科技展品组的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如何操作机械狗完成各种任务,并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环节:让学生们操作机械狗缓缓地在两国旗帜中行走,象征着中老两国友谊的传递和科技的交流。


此外,科技展品组的志愿者们还带领老挝同学组装并学习生物与化学实验模型,这些模型将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帮助老挝同学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

滑动查看图片


减材设备组的志愿者们则带领皮瓦中学的师生们走进了一个充满木香的工艺世界。他们首先介绍了榫卯结构这一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精髓,引导同学们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美学。


随后,志愿者们展示了木工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皮瓦师生动手制作具有老挝特色的大象头木制手工艺品,并通过绘制装饰图案为大象头增添独特的民族风情。


滑动查看图片


3D打印组的志愿者们简单介绍了3D打印的基本原理。他们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物模型,解释了3D打印技术如何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品的过程,让皮瓦师生们对这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志愿者们引导皮瓦师生体验3D打印软件的操作、观摩3D打印机运作过程、并上手组装中老国旗3D打印组件。



滑动查看图片


科技课程结束后,皮瓦中学师生为代表团表演老挝传统歌舞、乐器,并与中方代表团一行一起载歌载舞。



赛场风采 共筑友谊桥梁

交流营最后,中老师生还举办了一场中老未来星趣味运动会,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彼此友谊。赢家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体育物资填补了学校缺乏运动器材的现状,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休闲活动。


运动会结束后,代表团向皮瓦师生赠送了精心挑选的中国礼品,皮瓦师生们也用中老双语写下贺卡送上祝福。他们纷纷表示,这次交流营活动是他们参加过的最好的活动之一,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随行的志愿者也表示,此行颇受触动,感受到了民间外交的重要意义,并希望未来能够投身公益事业。



老挝媒体《万象时报》对基金会一行搭建科技教室并开展科学科技授课进行了报道。








此次“深系澜湄”——“国际志愿者在行动·点亮澜湄” 中国-老挝科技文化交流营架起了中老人民相互理解的友谊之桥,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和社会力量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践行国际责任的使命和担当,同时也增进了青年对国际公益、民间外交,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思考,激发了未来一代贡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项目背景



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基金会自201712月起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下联合深圳企业、高校、智库和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开展“深系澜湄”行动计划,形成了以环境卫生与医疗健康、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青年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项目集群。如开展了“共享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湄公河太阳村”、“湄公河光明行”、“湄公河青骄行动”、“朗朗之声 聆听无界--老挝耳聋基因检测及助听援助项目”等系列活动。

共享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澜湄国家产能与投资合作促进活动·深圳站


湄公河光明行-联合国内医学机构、公益组织,助力柬埔寨减少因眼科疾病引起的因病致贫现象

湄公河太阳村-联合国内企业、环保组织、国外政府为柬埔寨、缅甸的村镇家庭和公共区域提供太阳能离网发电解决方案


湄公河青骄行动——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向老挝皮瓦中学捐赠物资一批


中国驻老挝使馆代办王畅、老挝红十字会会长佛透尼·孟巴共同出席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援老挝红十字会耳聋基因检测及助听器援助项目启动仪式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3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深系澜湄”项目集群被写入白皮书。同年10月,基金会代表团赴老挝开展“湄公河青骄行动”,向老挝洪灾地区和中国政府援建的万象市皮瓦中学捐赠爱心雨鞋、科技教具等急需的生活和教育物资,并联合华大基因和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在老挝开展“朗朗之声·聆听无界”耳聋基因筛查和助听器援助项目。系列行动受到社会各界与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深化澜湄地区的青年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2024年,基金会计划组织一批热心公益的优秀青年访问老挝,“以科技共创+国际公益+文化交流”的形式,促进两地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通过参与活动,让大湾区青年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在澜湄地区的建设成果。


详情请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官方网站:
http://www.lmcchina.org/2021-02/26/content_41448184.htm








About SFIEC

关于我们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于2014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批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深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全球治理。


成立9年来,基金会聚焦民间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了 “深系澜湄”项目集群、“CityPlus城市+”平台项目、Value Plus中国(深圳)社会组织“走出去”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平台、“深士”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国际化、参与国际合作伙伴公益项目等一批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板块,促成国际交流合作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经贸、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环保、友城等8大领域,对外交流足迹遍布6大洲,35个国家,100多座城市。


END


关注我们,见证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历程

合作请垂询 📧  sfiec@sfiec.org.cn

48 次瀏覽
1
分享文章
2
​联系我们
Please add a valid email.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1006号深圳国际创新中心B座3501室
电话:0755-82542526
传真:0755-82542526
邮箱:sfiec@sfiec.org.cn
关注我们
SFIEC公众号
CityPlus公众号
© 2022 SFIEC